会计及金融学院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机构设置
师资队伍
专业介绍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教学科研
教学动态
科研动态
培养计划
实习实训
专业设置
资料下载
全人发展
学生风采
团学活动
招生就业
招生工作
就业工作
创新创业
党建文化
学院文化
党建动态
继续教育
自考信息
考证信息
硕士培养
硕士招生
硕士教学
国际合作
对外交流
合作办学
海外学子
会计学会
你现在的位置:
>
会计及金融学院
>
新闻动态
>
学院动态
>
我的毕业论文创作之旅——张晓语
发布时间:2018-06-01 作者:张晓语 来源:未知
时光匆匆,毕业在即,在我将要离校前的5月,答辩已圆满落下帷幕之际,我想写下一些文字来记录自己大学4年的求学经历。这是我临别前心里由衷滋生出的不舍,也是感悟后留下的一份美好纪念。怀念着昨日发生的段段剪影,让我最难忘的是毕业论文的撰写经历。于我而言,这段潜心修炼的历程不仅仅是定稿评价与答辩分数可以定义的,更多的是我在写作路上的朝拜与前进。
谈及我在论文创作中的心路历程,对我帮助最大的是一位令人敬重与景仰的资深导师,他就是武汉学院特聘教授、高级会计师、中国会计学会会员—严少斌老师。也许从我被纳入严老师指导学生名单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是武汉学院数千名应届毕业生中最幸运的几名学生之一。
自2017年11月到2018年4月跨期半年时间,从任务书下达、课题选取、资料查阅、调查研究、拟定写作大纲、撰写开题报告,到初稿的完成、一稿至五稿反复修改,直至定稿与查重等,这一串复杂繁琐的工作无不是在严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可以说,这份优秀论文的成果,凝聚着严老师不少的心血和汗水。与严老师半年的相处中,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让我受益终身。
早在2017年10月,我得知严老师提前“物色”少量论文写作学生的信息,便怀着谦逊的求学态度向严老师递交了个人简历。现在的我非常庆幸自己当时的勇敢,自那时起,我的主动申请与严老师的慧眼赏识,让我的论文写作之路逐渐明朗起来。随后,我与院系分配的另外11名同学组成了严老师的论文指导小组,我们一起在严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各自的论文写作旅程。
半年前与严老师第一次会面的场景现在又清晰浮现在我的眼前。2017年11月7日学院楼3302教室,我们12名同学在严老师的号召下汇聚一堂,开始了论文写作的第一课。三尺讲台之上,黑板上已条理清晰地板书好18条论文写作指导意见。严老师按时间顺序准确地梳理了论文写作的阶段性任务与要求,并用清晰的逻辑主线向我们介绍了论文的组成与框架结构,由“选题与创新”、“文章布局与写作提纲”、“内容与篇幅”、“形式与格式”、“草拟与修改”五大写作板块,引申出论文的每一个细节组成要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严老师对于论文写作中“继承”与“创新”关系的探讨,他提到:“继承是前提,创新是目标,先继承后创新才是一篇论文得以完成的必由之路。”严老师还强调了在专著阅读中思考并激发写作灵感的重要性,并要求我们付出更多时间与努力去收集信息并主动进行社会调查。
当向严老师提及我论文选题方向的担忧与困惑时,严老师先认真倾听了我的初步想法。因为财政学专业出身,我对于政府投融资的理论知识学习较多。加之自己身在武汉这个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城市,想要立足当下,就必须对武汉市政府的投融资模式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我想从宏观角度去分析,汲取国内外发达城市的经验,引进适合武汉市当代城市发展的创新型投融资模式,从而开展基础设施的项目建设。严老师在慎重思考后提出了论文写作中难以落实的症结问题。让我惊叹的是严老师敏锐的洞察力,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的研究论题偏大,且搜集资料分析案例十分困难的问题。但他并未否定我的写作计划,反倒指明了我的写作方向,在提出解决办法之时给予我鼓励与信心。我记得,老师说的“我相信你有能力写好这篇文章。”那句话一直伴随着我从论文的提笔直至定稿的终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拘泥于网站的搜索,我在国内外论文、期刊、专著书籍、新闻报纸、法律条例等各个渠道收集论文材料,在其中选取了适合我文章研究方向的17篇参考文献,并利用网购资源买进了4本稀有的论文专著。其中王雍君、黄占俊编写的《地方政府投融资研究---基于庆阳的探索》一书是促成我完成论题为《论武汉市政府的投融资》一文的核心参考文献。
之后,与众多同学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遇到的难题一样,我落入了“广而不精”的写作陷阱。最初的写作目标在于研究武汉市政府的投融资模式,却在一字一句的写作中发散到对武汉城市发展建设内容的撰写。此时,严老师向我提到了他的 “钻井理论”。严老师将大学平日的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形象地比喻成“耕地”与“钻井”的关系。他说:“论文写作与我们平时学习专业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平时的课程要求我们广泛地了解专业知识,就像人们在地球表面大范围地耕耘土地一样;而论文创作则要求我们针对一个较小范围的选题(即一个“点”)扎实学习,深入了解,一如钻井般地深入、透彻。为了研究透彻某个问题,我们就要学会思考、联想和总结,这样才有可能产生创新的灵感。”
为了促进我们对论文“创新”思想的探讨,严老师自己也撰写了《审计调整与影子分录》一文,发给我们阅读参考。严老师将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编制的错误会计分录进行调整之后形成的抽象的会计分录称作“影子分录”。他利用汉语中“影子”的“印象”和“痕迹”两个寓意或引申义,进行自己论文的创新与创作,以此启发我们将思维扩散开来,实现对论题传统思想的打破和重建,促进我们实现论文写作的创新。
创作一篇论文就像孕育一个新的生命,它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作者每一分每一秒时间精力的投入都是孕育这个全新生命的养分,所以,我们不得有半点的疏忽与懈怠。论文的修改阶段,正是我在会计师事务所实习、进项目组出差“早出晚归”的日子。每日“回家”之后的困倦感,都会让自己产生想要逃避论文修改的念头。正是严老师的鼓励与期许,让我在前行中具有难以抗拒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即使工作日的晚上疲惫不堪,也要坚持不懈地修改文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次毕业论文的撰写,让我在严老师的带领下置身专业的学术领域,耳濡目染,不仅培养了我的创新意识,更让我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创作的思考方式和写作要点。最终我以论文95分,答辩93分,综合分94分的成绩,为我的毕业论文创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四年的大学生活伴随我毕业论文创作旅程的结束而即将落幕,而人生的漫漫长路才刚刚开始。愿自己不忘初心,将论文写作中的严谨态度带到我即将涉足的每一个工作领域,脚踏实地地走好未来的每一步路,让我既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能成为“服务人民、回馈社会”的一份子。
作者简介:
张晓语, 1995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荆州市,武汉学院会计系1401班本科毕业生,湖北省会计学会学生分会第六届秘书长,曾任武汉学院通讯社采编部副部长,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获得者,湖北省“清波杯”健美操比赛荣获一等奖,海峡两岸大学生帆船竞赛获得优秀奖,多次获得“优秀干部”等荣誉称号及奖学金。其撰写的《论武汉市政府投融资》一文被学校评为优秀毕业论文。目前在致同会计师事务所武汉分所(特殊普通合伙)工作实习。
作者:张晓语
编辑:关静婷
版权所有 武汉学院会计及金融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黄家湖大道333号 邮政编码:43021 联系电话:027-81297083 鄂ICP备10014564号